案例问答

案例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问答 >> 正文

寸步不让,哪些心态要避免?

     发布日期:2016-04-1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磊

1月12日,中央纪委公布了“2015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查处问题36911起,处理4950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966人。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年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狠刹“四风”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正风肃纪依然保持雷霆、高压之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日复一日、月继一月、年复一年的纠风“持久战”中,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开始出现思想懈怠,显露疲态。

王明(化名)是沿海某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一名年轻干部。3年前,他通过选调进入纪委工作时,正值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他说,身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名“新兵”,纠正“四风”那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这活儿实在是有些累人,平时忙,节假日更忙,现在就想着能歇一歇、松口气。

有人累了、倦了,也有人是碍于情面不愿监督,怕得罪人不敢监督。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表示,要想抓好纠正“四风”工作,那就得常出去看、出去转,或明察暗访,或突击检查,但越往基层,圈子越小,熟人越多,“这就容易查到朋友头上,甚至查到领导亲戚头上”,难免心存疑虑,拉不下脸。江苏省某县级市曾准备在全市的机关作风通报大会上,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批人,结果有16名科级以上干部来说情。

还有些人是认不清形势,认为纠正“四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没有必要抓得那么紧、那么严了。这种心态,反映到工作上,突出表现为主动性不够,看不到“四风”改头换面、转入地下的新变化、新形势,对如何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来之不易的成果缺乏思考,找不到抓手。

以上种种,皆有懈怠思想在作祟。但相比懈怠,还有一种现象更值得警惕。那就是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从一开始就没有上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的弦,认为管得有些严了。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落实改进作风有关具体严格规定,您的看法是什么”,有13.9%的学员认为“有点严,必要的宴请和仪式还需要有”。在问及“您认为上级领导来考察指导工作该不该收食宿费”时,有29.1%的学员认为“按照领导能报销的额度收取”;有19.9%的人认为“看上级领导态度,交不交都可以”;还有5.7%的人认为“不该收,收就丢了面子”。

八项规定真的管得有些严了?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有着明确论述:“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很明显,不论是思想懈怠,还是认为管得严了,都直指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和认识出现了“病症”:或没有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意识不到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或对现在“四风”形势估计不足、过于乐观,看不到“四风”问题树倒根存,稍微松口气,便可能反弹回潮……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开方配药,对症施治。用得最多、最灵验的一剂“药”,就是用好问责这把撒手锏,把责任压下去,落实到位。比如,河北省纪委2015年每逢重要节日都成立督导组,对各地纠正“四风”情况进行督导。其间,督导组发现有的地方工作力度不够、对问题应发现未发现,视情况追究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2015年7月,《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印发,明确对“抓作风建设不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比较突出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并可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实践中,有的地方已将这一精神运用到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工作中。仅湖南省保靖县委近日就免去县直单位纪检组共23名组长的职务。

可以预见,严格的督导、严厉的问责,定会形成强大震慑,有效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切实履行好纠正“四风”的工作责任。但“心病还需心药医”,开展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提振纪检监察干部的“精气神”,是克服思想懈怠、坚定政治立场的应有之义。此外,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机制,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如今,八项规定执行三年多,越往后执纪越严已经成为共识。能否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层层设防、寸步不让,不仅考验纪检监察干部的耐力和意志,更检验责任和党性。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应祛除思想深处的“污垢”,克服懈怠思想,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才能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本报记者张磊)

上一条:从“不敢”到“不想”有多远?

下一条:监督执纪怎样更有效?